長智齒是不少人的噩夢之一,尤其聽到身旁親友討論拔智齒的經驗更是由不得打了幾個冷顫,希望自己的智齒能安分守己的待在口腔裡,然而事與願違,雖說不是所有人都必須要拔除智齒,但大多數的智齒卻會影響到鄰近的牙齒甚至整個口腔,那麼智齒到底該不該拔?不拔的話又會造成甚麼問題呢?
智齒又稱為第三大臼齒,萌發年齡約16~25歲之間,因此又被喚作智慧之齒,智齒主要的功能為遞補缺少的大臼齒,不過在隨著口腔保健意識的進步,現今缺牙狀況較過去來的少,因此智齒便難以發揮其功能,在沒有乖乖生長的狀況下反而成了另類的阻礙,若口腔內空間足夠,且智齒的生長角度不會壓迫到鄰牙,那麼確實沒有拔除的必要,但大多數的案例是,智齒的萌發產生清潔死角,又或者是萌發的角度不正,衍生出咬合或過度生長等情形,在這些狀況下,為了保住其他牙齒及口腔的健康,便只能忍痛拔除了。
到底智齒不拔會衍生出哪些問題呢?最常見的就是蛀牙,由於智齒位於口腔最深處,本身清潔上就較為困難,若是加上沒有發育完全或是傾斜產生清潔死角,細菌更是容易找到縫隙堆積,進而造成其本身及鄰近牙齒蛀牙或細菌感染;另一種情形則是由於缺乏發育空間,使得智齒以不正確的角度於口腔內生長,形成如阻生智齒或水平智齒等形態,除了會因擠壓到臨牙而產生明顯的疼痛外,本身也容易造成牙齦紅腫或發炎等症狀;最後,智齒若是沒有成對的生長,此時單邊的智齒因缺乏阻力,容易過度生長而咬破對向的牙齦,導致牙床受損;除了前面的問題之外,智齒的存在也容易讓齒顎矯正變的更為困難,因此若有矯正需求的患者應由醫師評估是否需進行拔除,以減少後續可能面臨的問題。
拔智齒固然會讓人感到卻步,但若不好好處理卻可能造成更多的口腔問題,所以建議患者還是要由專業醫師進行評估,若真的有需要還是要確實配合,而在拔完智齒之後,也必須隨時注意傷口狀況,用餐時先選擇流質或柔軟的食物,如粥品、果汁等,並避開刺激性食物,以及使用吸管飲食或過硬的牙刷做清潔等,以確保傷口能有良好的修復環境,加快傷口修復速度。